请问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诗词是什么
江雪 千山鸟飞绝, 万径人踪灭。 孤舟蓑笠翁, 独钓寒江雪。 柳宗元(773—819),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,诗多作于贬谪之后,抒发抑郁不平的感慨,风格淡雅,语言峻洁,感情沉挚,韵味深长。 此诗可能是诗人谪居永州期间的作品。他把自己的感情色彩著在独钓的渔翁身上,使之成为孤高自得的精神化身。全诗写的是江野雪景,一个“绝”字和一个“灭”字,把一切活动着的事物全从视野中排除了,余下的便是一望无际的皑皑白雪。在这辽阔、幽冷的画面中心,唯独一只孤零的小船上有一蓑衣笠帽的渔翁在雪峰的寒江边独钓。全诗都是写景,浑成一气,景中寓情,且“雪”在片尾点出尤觉奇峭。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,天寒白屋贫。 柴门闻犬吠,风雪夜归人。 刘长卿(709—780),中唐前期的重要诗人,工五言,描写个人生活和自然风景的诗,具有高度的艺术技巧,诗的风格以工整清丽出名。 此诗为刘长卿山水诗的名篇。诗人用白描的手法,寥寥几笔勾画出暮雪中的山村图景,直叙旅途中雪夜投宿的见闻,不加渲染,而意思曲折、深刻。开篇即是一组静物,日薄西山,苍山隐隐,空旷的山野中惟有一座茅屋立于风雪之中。诗人极尽旅途之苦,风雪中得入柴门,顿时带来一股温暖的气息。苍山、风雪、白屋、柴门、归人,层次分明,有远有近,有声有色,形成一幅淡雅的雪夜客至图。 夜暮降临,连绵的山峦在苍茫的夜色中变得更加深远。天气寒冷,使这所简陋的茅屋显得更加清贫。半夜里一阵犬吠声把我惊醒,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!
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
1、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》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经典五言绝句,短短20字却像一部微型电影,把风雪夜归的画面拍进了读者心里,诗里没写“孤独”,但字缝里全是漂泊者的冷清。
2、前两句“日暮苍山远,天寒白屋贫”直接定调:太阳快落山了,苍山显得更遥远;天气冷飕飕的,山间小茅屋破破烂烂,这里特别会玩对比——远处大山的“阔”和眼前茅屋的“穷”形成反差,瞬间让人脑补出赶路书生又饿又累的狼狈样。
3、后两句突然切到特写镜头:“柴门闻犬吠”是声音先到,紧接着“风雪夜归人”的剪影登场,这个“夜归人”到底是谁?有人说是投宿的诗人,有人说是茅屋主人,但不管哪种解读,“风雪夜归人”五个字都封神了!它像水墨画里的飞白,留足了想象空间。
4、全诗藏着三重冷暖对比:屋外风雪VS屋内炉火,犬吠热闹VS人间寂寥,自然严寒VS人情温暖,最妙的是刘长卿根本不直接抒情,就像拿着手机拍vlog,画面自己会说话,这种“冷叙事”手法,比扯着嗓子喊“我好惨”高级多了。
5、现代人读这首诗特别有共鸣——996下班挤地铁的白领,凌晨送外卖的小哥,谁不是“风雪夜归人”?1200年前的文字能精准戳中当代人的孤独感,这才是唐诗穿越时空的魔法。
相关问题解答
1、请问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》这首诗是谁写的?
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写的,他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,擅长写五言诗,风格清新自然,这首诗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。
2、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》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?
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大雪天投宿芙蓉山一户人家的情景,诗的前两句“日暮苍山远,天寒白屋贫”写出了山中的荒凉和寒冷,后两句“柴门闻犬吠,风雪夜归人”则生动地描绘了夜晚风雪中归家的场景,给人一种孤寂又温馨的感觉。
3、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?
这首诗通过描写雪夜投宿的情景,表达了诗人对旅途艰辛的感慨,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平凡生活的温暖感受,虽然环境艰苦,但“柴门闻犬吠”却让人感受到了一丝人间的烟火气。
4、刘长卿为什么写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》?
刘长卿一生仕途不顺,多次被贬,这首诗可能是他在贬谪途中写的,通过这首诗,他不仅描绘了旅途的艰辛,也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,以及对人情温暖的珍视。
本文来自作者[曼香]投稿,不代表领创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024cn.cn/changshi/202503-231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领创号的签约作者“曼香”
本文概览:请问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诗词是什么江雪 千山鸟飞绝, 万径人踪灭。 孤舟蓑笠翁, 独钓寒江雪。 柳宗元(773—819),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,诗多作于贬谪...
文章不错《请问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诗词是什么 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》内容很有帮助